第二周 - 第一次
这周开始工作了, 逐渐忙了起来, 周五晚又为办公室关灯了一次.
这一周发生了挺多事情, 都没怎么看书了, 所以关于人生意义的文还是没写出来, 但也是挺有趣的, 特别是有了很多第一次的经历.
终于面基啦
周一和行深参加了一档脱口秀播客的录制
- 这是第一次参与播客录制, 也是第一次和行深线下见面, 感觉很奇妙
- 和Storm一起录节目
- 听三个脱口秀演员聊天挺爽的, 全程只顾着笑就完事了
- 作为唯二男听众, 还被主持人cue到, 简单说了下20年的关键词(突破边界)和21年的flag(写文字, 健身, 更好地认识和爱自己)
- 从此我也是和Storm一起录过节目的人了哈哈哈
- 男女
- 她在节目中分享20年的不愉快, 说的是没有在社交软件上得到应有的尊重
- 有些男性说的话会比较出格, 或者说些 不合适的 带颜色的 自以为是的 笑话
- 这么说来我遇到的女生好像绝大多数都挺好的, 最起码不让人觉得冒犯. 女生宜人性简直不要比男生高太多
- 温柔
- 行深有个很特别的能力, 能让身边的人想说话, 让人放松有信任感的感觉, 不管是在线聊天还是线下
- 比如最后我们要坐不同方向的地铁, 她让我上对面的我就傻乎乎地上了, 结果我们俩都坐反了方向, 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想笑哈哈哈哈
- 行深的新年愿望是变得温柔, 我想说这就是一种温柔了吧, 下次要探讨下对温柔的定义
- 行深有个很特别的能力, 能让身边的人想说话, 让人放松有信任感的感觉, 不管是在线聊天还是线下
- 人类好奇学家
- 我问HR都有这种能力吗, 是专业素养吗还是什么
- 她说是对人的好奇呀, 然后因为感受到了对你的好奇, 所以会比较放松和想倾诉
- 虽然这个道理以前就懂得, 但真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觉得很神奇
- 自己以前是对如数学物理这样的自然感兴趣, 因为有规律稳定好把控, 丁是丁卯是卯. 而人不一样, 说话的讲究比代码复杂多了, 让人敬而远之
- 希望自己也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, 怀抱着对人类的好奇生活下去
- 了解自己
- 当自己话多了起来, 我发现自己也会有偏见, 下意识批判, 下意识比较的心理
- 比如立新年flag, 之前主持人说六块腹肌, 而我说”那我就八块吧”
- 当时没觉得有什么, 现在回想起来, 这感觉是在下意识攀比
- 我自觉不是个喜欢攀比的人, 所以发现这点的时候自己都吓了一跳
- 人有时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, 希望能更加了解自己, 脱口而出前三思
- 和行深聊为什么对心理学感兴趣, 她也说是为了了解自己
- 当自己话多了起来, 我发现自己也会有偏见, 下意识批判, 下意识比较的心理
- 当我问她对我一面的评价时, HR说表现优异
- 这里应该有个表情包, 这就叫专业.gif
周六和柳vic去了个乐趴
- 这是第一次去酒吧, 第一次参加乐趴, 第一次跳舞
- 以前你要让我去, 我是绝对不会去的, 跳舞这种事情完全和宅男程序员不相关好吗
- 不过自从说走就走后, 已经习惯了这种将自己放置在完全陌生环境下的感觉, 甚至有些上瘾
- 做自己喜欢事情的人是很有魅力的
- 柳跳舞的时候和平时挺不一样的
- 身穿露背黑礼服, 白高跟鞋, 动作舒展有力, 舞姿优美, 眼神专注, 浑身上下散发着魅力
- 她自己说当时全身心投入地听音乐, 完全没想其他事情
- 从旁人看来, 专注的人就像是会发光一样
- 想到和H之前的一件事
- 她看我码代码后, 说我的眼神十分专注, 她从来没见我这种眼神, 比看她都专注
- 虽然我觉得工作和生活还是有区别的, 但 ‘做自己喜欢事情的人会发光’ 这点大概是毫无疑问的吧
- 舞蹈是用身体感受和表达音乐
- 我果然笨手笨脚的, 教了几支曲子才开始慢慢知道了基本步伐
- 我理解舞蹈是倾听音乐, 用身体感受音乐, 让它随着音乐自在地动作, 但知行难合一
- 也许程序员被理智的部分主导太久了吧, 身体感受比较僵硬
- 想到了第一周的即兴表达课程, 别说话, 去感受
- 什么也别说, 想学舞蹈了(教练: 你怎么什么都想学)
周末和Charlotte面基
- 第一次和Charlotte面基, 第一次吃比较正式的西餐, 也是第一次用筷子吃西餐
- 我们加微信后没聊过一句, 纯粹点赞之交, 但不知道为什么就直觉这个人不错, 20年总结里也cue到了
- 于是我们终于面基了(这什么因果关系?)
- 之后应该也不会怎么微信聊天, 原因见后
- 我像文科生
- 逛多抓鱼实体店时她说我像文科生, 说我心思细腻, 谁没事会写这种周记啊意义啊这种文字呀
- 心思细腻, 曾经有人也这么说过, 能看到他们忽视的事物, 敏感, 同时也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中
- 她说自己是理工直女
- 微信聊天目的性很强, 基本是问答模式, 没有多少闲聊
- 逛街时聊起这件事, 她说觉得微信特别浪费时间, 电话/面谈10分钟解决的事情非得打字半小时, 所以特别不喜欢微信聊天
- 喜欢问为什么, 喜欢追根究底
- 她会和朋友探讨问题, 比如”文学的目的是什么”
- 讨论结果是把哲学道理包装在一个故事里, 就像用水送药一样, 干货也要加水才能更好下咽
- 她会和朋友探讨问题, 比如”文学的目的是什么”
- 喜欢想很多东西, 但容易想太多做太少
- 会在做事情前考虑周全, 把各种情况考虑清楚, 但又不怎么实践, 想过了等于做过了哈哈哈
- 和她对话比较熟悉, 有种”我知道你知道, 我也知道你知道我知道”的感觉, 都喜欢抽象拔高问题, 喜欢追根究底
- 我的直觉果然不错, 臭味相投的理工科哈哈哈
- 微信聊天目的性很强, 基本是问答模式, 没有多少闲聊
- 也会探讨人生
- 我是大学电影选修课启蒙, 开始思考自己是谁这种哲学问题, 而她是受哲学朋友影响开始自己思考
- 发觉以前自己一直在跟着社会走, 从来没想过自己要什么, 没有自主性
- “虽然现在也没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 但不同在于现在我知道自己不知道, 以前是连这都不知道”
- 然后她说这种问题不要想太深, 想不出个所以然, 还容易变得很累, 不如不动脑筋跟着社会走轻松
- 社会评价体系太单一
- 我们从回避型依恋聊到了家庭教育, 她觉得父母或家庭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爱, 让ta觉得安心, 家是永远的避风港
- 赚钱, 成功, 有很多朋友,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, 这是社会需要的, 不是你需要的
- 说一个滴滴司机, 拆迁后家人移民了, 但还是国内待着舒服, 因为国外根本没人关心你的车是什么, 而国内都会问你, 从而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
- 国内的环境从小就在竞争, 告诉你要有钱, 要出人头地, 很少人会告诉你活得开心就好
- 我是大学电影选修课启蒙, 开始思考自己是谁这种哲学问题, 而她是受哲学朋友影响开始自己思考
- 最想做的事情是, 一个人去旅行
- 觉得去哪玩做什么不是最重要的, 和朋友聊天才是
- 即使只是坐一下午咖啡馆, 和朋友聊聊近况, 就已经很惬意了
- 但又自觉是个不怎么喜欢社交的人, 习惯自己独处
- 当谈到最想做的事时, 她脱口而出 “一个人去旅行”, 因为平时都是和朋友一起, 想一个人出去看看, 但又怕安全问题
- 我们的相似点又多了两个, 我很欣赏我的直觉哈哈哈
- 觉得去哪玩做什么不是最重要的, 和朋友聊天才是
- “筷子? 这是西餐啊?”
- 终于要聊吃的了, 这次吃的是Makan, 迪拜菜, 在徐家汇一个偏僻的大楼里
- 来吃的人不多, 全是外国人, 晚7点半还有舞蹈表演
- 我相信他很正宗, 因为十分的异域风情, 我们都吃不惯, 特别是鹰嘴豆泥, 味道像是, 发酵了的混了碎纸屑的土豆泥, 是种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怪异
- 我们不习惯用刀叉, 所以叫服务员拿两双筷子, 然后服务员一脸疑惑地问”筷子? 这是西餐啊?”
- 我们当然知道这是西餐哈哈哈哈
- 最后服务员还是为我们找来了两双筷子, 西餐厅用筷子成就, 达成!
- 最后店家还送了我们一盘迪拜的枣干, 没吃出来和普通的蜜饯有什么区别
- 终于要聊吃的了, 这次吃的是Makan, 迪拜菜, 在徐家汇一个偏僻的大楼里
不知不觉已经凌晨, 以后要提高写文字的效率了, 我不仅想看月亮, 还想看明天的太阳啊, 哭了哭了